“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10月20日上午9点,人文学院组织新生在“三苏祠”开展“弘扬三苏文化,传承东坡精神”主题文化活动。意在通过此次活动让新生们更加了解“三苏”及“三苏文化”,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营造学习氛围、增强文化气息,将学校教育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三苏祠”前忆“三苏”, 经典文化共传承
古风古韵三苏祠,三苏文化遗千世,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活动中,人文学院组织学生们面对“三苏祠”,通过朗诵、演讲、舞蹈等方式表达了对“三苏”的追忆,也表达了对“三苏”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会成员一袭红衣临风而飘,红衫如花,长剑胜雪,道不出的美丽清雅,高贵绝俗。他们为大家表演的舞蹈《莫失莫忘》,出尘如仙,傲世而立,舞出了数千年的书香古韵。
由新生们带来的演讲《三苏文化之家国情怀》《苏轼的故事》《遇见三苏,与三苏同行》《三苏文化故事》等,不断追忆“三苏”,讲述了三苏故事,展现了三苏精神风貌,加深了同学们对“三苏”及“三苏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一步。
诵读经典,传承文化。当学生们激情饱满、慷慨激昂地朗诵出《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千古绝唱时,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经典、对古人的敬仰,表达了他们传承经典文化的态度和坚定信念。
“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更了解三苏和三苏文化,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学习目标,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以更好的状态、心态对待学习”学生谭佳玲说道。
“三苏祠”里寻“三苏”, 优良传统齐发扬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后,同学们长舒一口气,抬起头来,望向了三苏祠。“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父子;堪称楷模,千秋景慕永馨香”由姜书阁撰书对联赫然出现在檐柱上,表达着后人对“三苏”的敬仰和思念。
移步三苏祠,走进院内,两棵千年银杏树赫然出现在眼前,如同三苏精神一般长久的影响着后人。走进正殿,里面陈列着有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字帖拓片、书画等,同学们沉浸在历史的画卷中,沐浴着阵阵书香。“苏氏世系简表”简洁明了的展示着苏氏家族的变迁史和成长史,既是历史也是文化。
“在不乏书香气息和文化氛围的同时,具有一种强烈的自然气息,让人的心灵得以宁静和慰藉”汉语言文学3班的学生赵霜表示。
漫步园林,穿梭红墙。三苏祠经数百年的营造,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桥频架、流水潺潺。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穿过一条条古色古香的走廊,一颗颗粗俗之心,也不知不觉得被浸润,平添几分儒雅。巨石上的苏轼——斜倚散坐,长冉飘逸 ;晚香堂的苏轼——豪放不羁,风流潇洒;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气质与风度。
“虽然,此前对‘三苏’有一定了解,但真正来到‘三苏祠’前,目睹那古朴幽深的祠堂,听到那关于“三苏”与“祠堂”的讲解,触动很大。”学生杨露说道,祠堂里历史文化的深远博大,而苏东坡起伏跌宕的一生,更让我敬仰,如果有机会我定会再来一次,好好感受和传承“三苏精神”。
此次三苏文化活动历经四个小时,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三苏祠”的宁静之美,了解了三苏园的历史渊源,还了解到三苏文化对中华大地的深刻影响。通过此次活动拉近了同学们与经典文化的距离。“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更是需要青年一代去继承发扬。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三苏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学生们实地感受古人留下的足迹,积极引导学生将外在文化符号内化为自身对‘三苏’文化的渴求,从而营造积极、良好的人文学风。”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绍埔表示。
传承经典,营造优良学风,人文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