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2点,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四川工商学院特聘教授王春福做客学校 “岷江潮”讲坛,为眉山校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报告,学院无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近千人聆听了报告。
王教授以“人随时都会遇到,每天都要回答无数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了什么?怎么样?”的疑问开讲,并回答了对“是什么”的回答形成了人的认识理念(真假),对“为了什么”的回答形成了人的价值观念(善恶),对“怎么样”的回答形成了人的行为规范(美丑),深入浅出引出“文化”话题,进而铺展开来讲了文化与文化转型、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贡献、西方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贡献、超现代信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传统文化的跨越式转型等五大板块的内容。王教授在整个讲座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巧妙利用中外大量案例从源头开始追溯文化的转型之路。例举了不少中外文化存在的差距,使师生明白文化必须要按照时代要求积极转型才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报告当中王教授典雅的教态、睿智的思维、饱满的情绪、博大的学问、震撼了全场。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通过王教授对英国人传统、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进取等案例的分析,使师生明白文化模式是指不同民族或国家等共同体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质结合而成的文化体系。王教授还系统总结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智慧(超验主义)、民本(群体主义)、德治(伦理主义)。西方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科学(理性主义)、 民主(个人主义)、法制(自由主义)。超现代信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性(科学+智慧)、公共性(共同体观念)、自律性(积极的自由)。表明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对人类做出了贡献。通过王教授的报告,师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同的文化模式打造了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打造了不同国家的国民性,中国人民应当竭尽全力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
最后,王教授表示,中华传统文化的跨越式转型,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现代工商文化的合理内核与信息文化的先进性融为一体,两步并做一步走的新型文化转型之路。这推动中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超越西方现代文化的根本途径。中华传统文化转型的历程尽管艰难曲折,但它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跨越式转型,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型文化转型之路做了很好的铺垫。中国尽管还处在工业化中期,但信息文化初露端倪。诸多因素为中华传统文化跨越式转型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