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学校校长夏明忠教授在成都校区主讲了《把握大势 立德树人 推进高等教育“四个回归”》专题讲座。校党委书记胡增军出席讲座会,成都校区各学院、部门师生代表近600人聆听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维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夏明忠校长从新时代两个重要会议、新时代高教40条、“四个回归”的时代意义、四川工商在行动四个部分进行讲授。

夏明忠校长主讲

胡增军书记(前排)出席讲座会
夏明忠校长以“天大的会议,天大的事情”来形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他讲到,此次大会,谋划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同时,大会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夏明忠校长
夏明忠校长用“八个一”总结了本次大会的精神,即总结凝练了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深刻阐述了一个基本战略;讲清了一个历史事实;鲜明提出了一个总体要求;系统回答了一个首要问题;明确部署了一项重点任务;提出必须完成的一项改革硬任务;突出强调了一个根本保障。
夏明忠校长介绍到,本次大会确立了几项新的举措,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育系统的建设。
在介绍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时,夏明忠校长指出,这次大会必将写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夏明忠校长解读了本次大会的主题报告。他讲到,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他讲到,国家将着力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合理增加大学生本科课程难度,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在介绍新时代高教“40条”部分,夏明忠校长系统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即“40条”内容,他讲到,该《意见》从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形式要求;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切实做好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十个方面高校建设进行了指导和要求。夏明忠校长还介绍了“40条”的基本原则,将思政贯穿于本科教育全过程,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强化过程管理,做好教书育人事业,做好协同育人等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介绍“四个回归”的时代意义时,夏明忠校长讲到,“四个回归”最早是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提出的,其基本表述为“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学生要刻苦学习”夏明忠校长这样解读“回归常识”的内涵,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勉励在座的同学们。他还鼓励同学们要读“国情”书,读“基层”书,读“群众”书。
“教书育人是教育分内的事,是高等教育不言自明的本分,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夏明忠校长如是解读“回归本分”的深刻内涵。他同样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门。”夏明忠校长指出,高等教育回归本分仰赖于一支学问德行兼优的教师队伍。他指出,大学教师凭借知识和知识传播建立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大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大学生;大学教师以知性和德行而并存;大学教师要认真思考教师职业生存的原始支撑。并以此勉励各位老师。
在讲到“回归初心”时,夏明忠校长指出,教育的初心就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明确“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要重视培养对象的社会价值。同时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教育,为人民培养人才;坚持为党治国理政服务,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人才支撑;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源源不断输送合格人才。还要清楚怎样培养人,即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包含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在解读“回归梦想”部分时,夏明忠校长讲到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教育报国和教育强国。他指出,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经居于世界中上行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教育强国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任极具挑战性,回归高等教育梦想的使命光荣而艰巨。目前,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分水岭,中国高校渐渐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成型成熟、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跟随跟跑到并跑领跑。他指出,要走中国特色之路,扎根工商办大学、坚持内涵发展,推动转型改革。在这个方面,学校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如学校先后在2017年、2018年获得了四川省文明校园、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整体转型改革试点工作优秀单位、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单位等荣誉,同时在全国民办大学排行当中,获得全国42名,四川省同类型本科大学综合实力教育质量第一名的好成绩。

夏明忠校长指出,近年来,学校提出振兴本科教育实施十大举措,切实提高办学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促进思想观念再转变、主体责任再增强、转型发展再创新、内涵建设再发展。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清除“水课”,倡导“金课”,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作用,整体联动构建“大思政”新格局,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生“五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抓教风,促学风,塑校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学习过程考试改革,实施“N+1”考试改革,加大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比重,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型的考核制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落实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强化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全程规范、检查和档案管理。加快实践教学能力建设,以素质为关键,以能力为主线,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校地、校企、校校、校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高管入校深度参与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严把毕业出口关,取消“清考”制度;推行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学科技能竞赛等获取学分;完善课程学分置换方式,鼓励学生参加行业考试。落实教师主体责任,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新聘教师、教师转岗等入职进岗谈话制度;全面落实教师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夏明忠校长还介绍了高校教师的“红七条”、教育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及学校印发的课堂教学“十不准”、学生工作“十不准”等内容。建立专业进退机制,优化调整统筹设置学科专业数量;建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合理调整招生计划。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教育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力度,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全普及,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打造智慧校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修订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出台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管理办法》《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管理办法》。
夏明忠校长在总结时讲到,要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强化党的领导,更加强化立德树人,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更加强化思政工作;加快转型改革和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工商学院。要用两次前所未有的大会精神,培养堪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合理增负,杜绝“水课”,打造“金课”,取消“清考”,推进“N+1”考试,提高论文质量,严格出口关。规范管理,主动纠编。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落实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责任,强化教师教学纪律的约束机制,规范教学行为,加大教学事故的督查力度。要把“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促教风,塑校风,纠正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两张皮现象,纠正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格局。
夏校长讲授的思想政治课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案例鲜明、形式活泼,现场听讲的学生反响热烈。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同学们准备了专用的讲座记录单,同学们在笔记中写到,夏校长讲的思政课,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大势,进一步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也深刻认识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及管理制度,更让我们坚定了立志成才的信心,作为工商学子,以后要更加努力,勇担使命,不负青春。

师生听讲笔记
九思 闫妮 刘瑞卿 杜亮 任泓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