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进一步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力量振兴必当在乡村先行。4月18日下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首次开展部门联动帮扶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知行社和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学生支部共同走进郫都区团结镇石桥村开展“传统文化宣讲进社区”活动。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传统文化《孝=老+子》主题的宣讲,二是建筑工程学院为居民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文艺节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冯国元、李晓薇、尹越,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刘奥,石桥村村委主任杨小华、书记冯轩勇以及70多名村民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宣讲活动围绕《孝=老+子》主题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冯国元围绕三个层次进行展开,首先将“孝”=老+子,老就是上一代,子就是下一代,只有上一代和下一代融为一体才能叫做孝。其次阐释了孝其实就是在居民的生活中,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培育好下一代,孩子念念不忘的把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然后进一步阐释了怎样做到孝顺:孩子孝顺父母表现在对父母日常关爱的点滴之中,父母教导孩子孝顺,需要父母作为榜样,即孝,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分享到共鸣处,现场居民掌声不断,最后以调查提问婆媳问题将此次宣讲活动推向了高潮。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建筑工程学院学子寓教于乐,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承载乡村振兴主题理念的宣传。建学院学生们用实际行动传播传统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助力。张扬个性的舞蹈表演,优美的歌声传颂和歌颂“五四”的朗诵,居民乐开花的脸就是对我们肯定。《礼仪操》的表现形式更是让居民乐开怀,礼仪操是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的力量”,弘扬了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最后,石桥村村委主任杨小华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衷心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并邀请我们再次开展此类活动。他们认同是对我们工商学院的认同,是对我们部门联动开展的极大鼓励,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认同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传统文化引导村民和淳化民风中,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