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按照“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的总要求,为深入实施《总体方案》,向各地各高校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总体方案》的制定实施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01制定实施《总体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答: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会后,教育部党组迅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会议和文件精神,提出要打三场战役,其中包括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检验高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效的试金石。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社科司牵头起草了《总体方案》,已由部党组会审议通过。
02制定《总体方案》的思路、原则是什么
答:《总体方案》的设计思路是,充分体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部领导关于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党组领导、政策指导、舆论引导、专家辅导,突出三“大”,即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坚持调动师生、凝聚合力、集中攻坚、增强获得感,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总体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导向优先、总结在前、问题引导、综合施策、内外结合、效为根本、宣传始终。导向优先就是注重抓思政课的导向,把各项任务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有关重要论述对标,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标,与中央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政策举措和重大部署对标。总结在前就是要通过不同于一般的“大调研”,全面客观准确总结“05方案”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巨大成就,提炼形成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经验,精准查找存在的困难问题。问题引导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不回避矛盾,将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融入到调查、研判和推进工作的各项任务中。综合施策就是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及教材、教师、教学等四个方面与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内有关司局协同推进。效为根本就是将不断增强师生特别是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指标,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宣传始终就是与媒体合作,为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03《总体方案》中的“大调研”有哪些安排
04《总体方案》中的“大提升”有哪些任务
05《总体方案》中的“大格局”是怎样考虑的
答:“大格局”就是会同多个部门多方面力量,立足全方位全过程,协同推进,努力构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大格局,探索出一条“机制攻坚”的新路。要坚持内外结合,统筹协调课内外、院内外、校内外、部内外各方面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实践资源、宣传资源,凝聚思政课建设的合力。主要考虑包括,会同有关部委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师队伍建设,会同高教司、职成司充实做优课程体系,会同思政司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建设的参与度,会同教师司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会同研究生司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会同巡视办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督查,会同考试中心强化思政课教学的考核评价工作,会同新闻办和有关媒体加强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的宣传。
06如何保障《总体方案》有效落实、取得预期成效
答:为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教育部成立了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由分管部领导任组长,社科司、思政司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总体方案》涉及的部内各司局和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小组办公室设在社科司。教育部办公厅已向各地各高校印发通知,要求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制定配套的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工作方案,把工作重心落到基层。我们将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与各地各高校携手努力,把党中央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决策部署落在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努力把思政课办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