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庆希老师在课堂

曾庆希(右)利用午餐时间与青年教师交流心得
北宋司马光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而对于每一个国际商学院的学生来说,何其幸运,已经拥有了这样一位春风化雨、德才兼备的良师。她有着温暖美好的笑容、独特的人格魅力,话语间都充满了力量。她就是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科带头人、教学督导——曾庆希副教授。
“创新教学思路、注重灵活运用,永远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这件至关重要的事”。国际商学院于2016年9月正式聘请曾庆希老师为兼职教授,全面负责组织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对于专业建设的方向选择,曾老师认为,“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的专业兴趣比传统教学更好。会计专业分为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多个科目,这需要老师们加强创新,有针对性地去做教学设计,将知识点系统化。”
她做出了表率,领风气之先。她随时带着书本,空了就与师生交流。
一进入国商这个大家庭,曾老师就开始着手加强会计学科的体系建设,同时教授财务会计课程。她一道来,整个学科组气氛更活跃,青春气息更浓郁。
她一心扑在了教育事业上。为学校转型,为国商发展注入了新风。
曾老师推崇师生互动、重视多方交流,永远都在用鼓励的声音讲学习这件不可或缺的事。她教学经验丰富,承担会计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长达四十年。通过多年累积,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讲课特色,总是用鼓励的语言去鞭策学生,她认为这样的形式对学生产生的正面影响会更大。通过曾老师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肢体语言多于口传的教课形式,促使了更多同学敢说敢讲,将“古板”的传授课业方式改成了学生讲述、老师答疑指问的良好形式。
一些老师都认为,这不仅是一种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途径,这更是一条提高学生发言自主性,提升竞争力的好路子。而曾老师一段学习芭蕾舞,甚至于2006年获香港第四届国际艺术节芭蕾舞大赛最高奖项“钻石奖”的经历更是鼓励了很多学生,这样一位好学善施,对所有事物保持热情的老师当然会受到更多学生尊敬喜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国际商学院刘祥超老师对曾老师的评价,他说,“当初三顾茅庐,请来曾庆希老师对国际商学院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曾老师着手专业建设时,邀请了她团队最好的老师来做助力。引进优秀老师时,她采用的是‘一新一老’模式,即一位青年教师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同带一科的形式。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曾老师,已经指导和带领过多位教师坚守教坛,默默奉献。对一些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曾老师都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的经验想法,平时除了教学财务会计课程外,她还会在每周二下午与大家分享会计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心得体会。
国商一路走来,办了“新型市场营销比赛”,进行了“国际会计师精讲”,又将在曾老师的全程参与指导下举办“技能大赛”,整个竞赛会持续近一个月,前期还会有专门的老师为同学们进行集训。一心系于工作,曾老师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从基础理论走向实际训练再到比拼的赛场,更多的学生被激励着去创造。我们看到的是曾老师对治学的严谨认真,看到的是青年教师们教学的热情被一点点激发,看到的是国商为我校转型在积极做贡献。
曾老师为国商师资带来的正面引导,为学院治学带来的良好学风,让国商的一些师生倍受感动。她的付出将有助于国商理论更加精细化、学科更加专业化,有助于为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展示平台,有助于拓宽他们的就业之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算是身为人师最大的价值与快乐所在吧。感谢曾庆希老师对国商学子的关爱与教导,对国商青年教师的栽培。她与国商师生一路前行,相信国商的未来一定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