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来到我校成都校区为全校教职工作题为《关于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报告,他系统地阐释了应用型高校建设需要具备的条件、注意的事项和改革的方向,他勉励我校走好应用型的光辉之路。
校领导王六章、薛建平、薛塞峰、张礼达、胡增军、杨夫子、胡雁出席讲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薛建平主持学术报告会。
王康在报告中谈到,中国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引导一些高校转型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国际上在高校的分类中,主流分类包括:学术型、应用型、博雅型三种。在我国,高校多为前两种,博雅型高校仅存在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当中。而应用型高校应有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能够有效解决区域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等功能,建设应用型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切实可行。
在介绍应用型高校特点时,王康说,高校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是由它的专业构成决定的,只有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占多数,这所学校才能被称为“应用型高校”。
王康从“应”和“用”两个方面进一步做了阐释了,“应”是“对应”、“适应”和“回应”。“对应”是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对应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特定的教育对象。报告用几个成功案例介绍了应用型高校“对应”能力的具体实现形式。“适应”是指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的竞争需求、行业需求,要突出优势而不是“面面俱到”,做到“突出一点,不求全面”。“回应”则是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应回应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和教学成果上要回应学生的期望。
谈到“用”的方面,王康从“思用”、“会用”、“敢用”、“善用”四个方面进行解读,这四个方面主要是对教育者(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当中要勤于思考,有意识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讲究方法,运用技巧;对于相对尖端的技术要有胆创新,对自己的研发成果要有自信;在教学内容上,要摸透原理、认识教育教学规律。
王康指出,应用型高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对学校的日常管理都有着其独特的要求,同时在科研、实践教学、图书情报等方面也均有其独特之处。
薛建平表示,王康副厅长的报告为我们回答了“什么是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应用型高校如何发展”等重要问题,报告旁征博引,内涵丰富,精彩纷呈,对我校实现发展目标很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校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及学校全体教职工聆听报告,眉山校区教职工通过网络视频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