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术学院教师受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

来源:艺术学院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7-12-01 15:44 | 点击:加载中
      11月24日至27日,“美术史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创立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11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海内外美术史界数百位资深专家参会。我校艺术学院焦占煜老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7月份,焦老师接到本次会议通知后积极筹备,于8月初向会议组委会提交《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伊斯兰插图艺术与中国绘画的互动》正式论文,这篇论文是焦占煜老师关于早期中国与中亚艺术相互影响的集中研究成果。11月中旬,经过会议组委会对征稿论文的层层筛选,艺术学院焦老师最终被组委会选为32位主题发言人的人选之一。
      在会议主题发言中,我校艺术学院焦占煜老师从早期写本图像研究和《马可·波罗行纪》亨利·玉尔和伯希和注释的再认识两个方面提出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新的视角。在发言中焦占煜老师分析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收藏的编号为MS144制作于1009年的写本插图的图像特点,通过比较940年制成的钱乐之三色星图写本图像(敦煌写本),和1088年至1094年年间苏颂绘制的《新仪象法要》星图,试论证早期伊斯兰星图的绘制与中国星图的图像学传统之间的关联。在《马可·波罗行纪》注释方面,焦占煜老师提出,早期古法语版、托斯卡纳方言版和威尼斯方言版写本研究的必要性,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发言结束后,同跨文化组其他发言人一并回答的现场嘉宾和观众的提问。
      焦占煜老师非常专注和执着于艺术史论方面的研究多年,并且成果丰硕。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

 
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焦占煜老师的主题发言

焦占煜老师回答现场嘉宾和观众的提问 
下一篇:没有了